南京云锦
1 概述
南京云锦是中国传统的丝制工艺品,有“寸锦寸金”之称,其历史可追溯至417年(东晋义熙十三年)在国都建康(今南京)设立专门管理织锦的官署——锦署,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年历史。如今只有云锦还保持着传统的特色和独特的技艺,一直保留着传统的提花木机织造,这种靠人记忆编织的传统手工织造技艺仍无法用现代机器来替代。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作为中国古老的织锦技艺最高水平的代表,于2006年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8月《地理标志产品云锦》国家标准在南京通过国家级专家评审,同年9月成功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云锦的“锦”字,是“金”字和“帛”字的组合,《释名·采帛》:“锦,金也。作之用功重,其价如金。故惟尊者得服。”这是说,锦是豪华贵重的丝帛,在古代只有达官贵人才能穿得起。明赵震元《为李公师祭袁石寓(袁可立子)宪副》:“大人每称之曰:‘计部叹巧妇之炊,冏寺羡空群之顾,首山无庚癸之诺,埛野多云锦之胯。’”云锦因其色泽光丽灿烂,美如天上云霞而得名,其用料考究,织造精细、图案精美、锦纹绚丽、格调高雅,在继承历代织锦的优秀传统基础上发展而来,又融会了其他各种丝织工艺的宝贵经验,达到了丝织工艺的巅峰状态,被誉为“锦中之冠”,代表了中国丝织工艺的最高成就,浓缩了中国丝织技艺的精华,是中国丝绸文化的璀璨结晶。
在古代丝织物中“锦”是代表最高技术水平的织物,而南京云锦则集历代织绵工艺艺术之大成,列中国四大名锦之首,元、明、清三朝均为皇家御用品贡品,因其丰富的文化和内涵,被专家称作是中国古代织锦工艺史上最后一座里程碑,公认为“东方瑰宝”、“中华一绝”,也是中华民族和全世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2 历程
东晋义熙十三年(公元417年)东晋在建康设立专门管理织锦的官署——锦署,被看做是南京云锦正式诞生的标志。元代开始,云锦一直为皇家服饰专用品。明朝时织锦工艺日臻成熟和完善,并形成南京丝织提花锦缎的地方特色。清代在南京设有“江宁织造署”,《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就曾任江宁织造20年之久。这一时期的云锦品种繁多,图案庄重,色彩绚丽,代表了历史上南京云锦织造工艺的最高成就。南京云锦织造鼎盛时拥有3万多台织机,近30万人以此和相关产业为生,是当时南京最大的手工产业。1949年后,政府先后投资几千万元用于恢复和保护云锦,南京市云锦研究所还成功地科学复制了20世纪70年代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褝衣”、北京十三陵定陵出土的明万历皇帝“织金孔雀羽妆花纱龙袍”等,但云锦仍然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局面,全国真正懂云锦技术的不过50人。1954年,为抢救濒临消亡的南京云锦,“云锦研究工作组”组建成立。
从这里可以看出,云锦的传承是多么的艰辛,但又有着使命感。
3 织造技术
云锦生产工艺过程及其繁杂,工序极多,每道工序的工艺都有很多谜一样的诀窍。其工序概况起来,主要有五大部分,即纹样设计、挑花结本、原料准备、造机和织造。
第一道工序是进行纹样设计,创作云锦纹样图案,当设计人员将纹样、组织、规格等设计好之后,就要根据小样填绘意匠图。意匠纸是特制的,上面有纵横小格,它的纵横小格是代表经纬线的,小格的纵横比例是代表经纬密度的。
第二道工序是挑花结本,即通经断纬,用丝线俗称“脚子丝”作经线,用棉线俗称“耳子线”做纬线,对照绘本制好的意匠图,经线对应意匠图上的纵格,纬线对应意匠图上的横格,挑制成花纹样板。上机织造时,使每根脚子线与织锦上的每一根经丝一一通过织机大纤相联接,织造时,通过耳子线提起应该起花的部分,织入彩纬或会、银线,美丽的云锦就指织出来了。挑花结本是云锦生产工艺中的重要环节,是纹样由图纸过渡到织物上的桥梁。
第三道工序是做好原材料准备,主要原料是蚕丝,还有金线、银线、孔雀羽线。蚕丝需经过拼股、染色、锤炼、上油、绷光等数十道工序,按照不同品种的要求加工成一定规格、颜色的经、纬原料,供上机织造。云锦属于熟织提花丝织物,即织成后不需染色、印花。生产所用的主要原料—蚕丝织前均需经过炼制染色,按照不同品种的要求加工成一定规格、颜色的经纬原料,供上机织造。
第四道工序是造机,造机就是根据所织云锦的品种、规格,把织造云锦所需的经丝,按地部组织、纹部组织的不同要求分辨安装到位,使其符合织造的需要。
第五道工序是织造,具不同类型的云锦又有不同的织造方式。
4 价值地位
南京云锦始于南朝而盛于明清,是至善至臻的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珍品,南京云锦是南京传统的提花丝织工艺品,是南京工艺“三宝”之首。南京云锦与成都的蜀锦、苏州的宋锦、广西的壮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与苏州缂丝并誉为“二大名锦”。在古代丝织物中“锦”是代表最高技术水平的织物,而南京云锦则集历代织锦工艺艺术之大成,位列中国古代三大名锦之首,是元、明、清三朝均为皇家御用贡品,皇家衣饰的主要用料。因其丰富的文化和科技内涵,被专家称作是中国古代织锦工艺史上最后一座里程碑,公认为“东方瑰宝”,也是中华民族和世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云锦是最华贵、最精美的工艺美术品之一。从云锦品种繁多,所表达的审美艺术观念的实质来看,它可以归纳为三种美的形式:即宫廷王室之美,是追求昂贵奢侈性的雍容华贵之美;士大夫、宗主儒生之美,是显示抒情雅洁之美;民间喜庆礼仪之美,是实用与华丽结合的纯真民风之美。它汇集了以丝质(材料、组织)肌理美、色彩和谐美、纹样情愫美的装饰美化特征,以“质与纹”、“巧与艺”、“意与象”三者结合的内容与形式,达到科技与文艺,两者完善统一的形态美感。因此,云锦妆花所特有的仪表装饰美,都能适应于人们对审美情愫性的高雅艺术价值的享用。这就是云锦作品真、善、美统一的艺术风格,它代表着民族服饰文化的时尚性和民俗性,亦是具有世界性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的佐证。
在中国传统戏剧的舞台上,凡有帝王将相、王妃公主出场,他们身上光彩夺目的服饰,总会让人们的眼睛为之一亮。它们有力地烘托了人物,渲染了剧情气氛。这些雍容华贵的戏剧服饰,是以明清帝王后妃和高官贵妇及千金们的服饰为蓝本,经过艺术加工制成的。而这些古代帝王们的服饰,其中许多就是用南京云锦缝制而成的。所以在“南京云锦”上也就打上了深深的“阶级烙印”,帝王服饰体现了“王权神授”的观念,历代帝王自命“真龙天子”,受命于天,驾临人世,统治众生,于是在服饰上大量使用传说中的神兽“龙”的形象,非帝王不准用,以示君临天下,唯我独尊。
南京云锦的技艺精绝,文化艺术蕴义博大精深。色彩艳丽,晕色和谐,民族纹样,奇异变幻,自然天成,具有鲜明的中国吉祥文化的深厚底蕴。皇帝御用龙袍上的正座团龙、行龙、降龙形态,代表“天子”、“帝王”神化权力的象征性。与此相配的“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的十二章纹,均有“普天之下,莫非皇土,统领四方,至高无上”的皇权的象征性。祥禽、瑞兽、如意云霞的仿真写实和写意相结合的纹饰,以及纹样的“象形、谐音、喻意、假借”等文化艺术造型的吉祥寓意纹样、组合图案等也无一例外。云锦的纹样图案,表达了中国吉祥文化的核心主题的设计思想是:“权、福、禄、寿、喜、财”六字要素,表达了人们祈求幸福与热情向往。南京云锦不但具有珍稀瑰宝、昂贵的历史文物价值,而且它亦是雅俗共赏、典藏吉祥如意的民族文化象征。
5 传承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1年,南京云锦正式申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名次仅排于古琴之后。2006年5月20日,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9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会议决定:中国南京云锦织造技艺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申遗成功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南京云锦传习基地于2009年6月在南京云锦研究所揭牌,这是中国非遗保护中心在全国建立的第一个传习基地。南京云锦的织造业主要分布在南京市鼓楼区、秦淮区、建邺区、玄武区、栖霞区等5个区。
南京云锦技艺的传承机制建立,南京云锦研究所作为云锦项目保护责任单位,已经确认的代表性承传人有24人,其中,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名,江苏省非遗传承人2名,南京市非遗传承人4名。
2013年3月30日,南京云锦学院在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挂牌成立,这标志着中国织锦工艺的“活化石”有了专门的科研和技艺传承人才培养机构。
最后,也希望我校也能引进云锦学院,为传承和发扬云锦贡献一份力量。同时,借云锦学院这一平台,可为从事传统丝织行业的艺人提供交流学习的机会,也为在校生提供学习丝织科技知识的平台,普及丝绸文化。研究院还将以基础理论研究为导向,努力打造中国传统文化的学术高地,为繁荣和发展江西服装学院传统文化研究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