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霞光——南京云锦-古丝绸研究院

天上霞光——南京云锦

2022年10月31日 16:19  点击:[]

天上霞光——南京云锦


    南京“云锦”是我国丝织工艺技术成就很高,并具有地方特色的一种丝织工艺品。它与四川的“蜀锦”、苏州的“宋锦”并誉为我国的三大名锦。

   “云锦”形成的历史虽较“蜀锦”、“宋锦”为晚,它却是我国丝织工艺的后起之秀。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云锦不仅继承了我国丝织工艺的优秀传统。并且在织造技巧和设计意匠上有着卓越的创造和高度的成就,成为十四世纪以来我国丝织工艺中的奇葩。

    南京锦缎,清代以前向为御用“贡品”:用料考究、织造工精、花纹色彩华丽精美,人们把它比喻象天上的彩云一样美丽。因而南京生产的各种提花丝织锦缎,就被名之为“云锦”。

“蜀锦”因产地而得名。“宋锦”因时代而得名,南京“云锦”则是被誉为其美如云霞而得名。“云锦”这个词并不是丝织物品种得名称,而是人们把它作为概括和象征南京生产得、传统得各种提花锦缎得总称,自晚清以来,长期被习惯地沿用下来。因此,现在一提起“云锦”二字,大家都知道这是指南京生产地,传统地各种提花丝织锦缎。


云锦地品种

南京传统地提花丝织产品,种类很多。根据地方经济资料的记载,对证历史的实物和介放以后生产的传统产品,可分为“妆花”、“金宝地”、“织金”、“库缎”、“库锦”几类;这些富有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得丝织工艺品种,长期来享用很高得声誉,其中部分品种早就驰名与国外。


 库缎

“库缎”又名“花缎”或者“摹本缎”。库缎在清代是御用啊“贡品”,因此它织成以后即输入内务府的“缎 库”,因此而得名。

 库缎包括起本色花的库缎、地花两色的库缎、装金库缎、金银点库缎和装彩库缎几种。库缎是做衣料用的,民间作坊通常又叫它为“袍料”。库缎的花纹过去用“团花”的居多。织造的长度是根据成件衣料所需的长度,把它织成段料;用时随各人喜爱的样式裁制成衣。还有一种是按衣服固定的样式,把花纹设计安排在衣服显眼的几个主要部位(如前胸、后背、肩部、袖面、下摆)。织成款式完整的衣料。制作时按式裁剪,即可缝制成衣,而花纹布列的部位则非常妥适而恰当。这种设计意匠的织品,在丝织工艺上叫作“织成”:如过去“八团花”衣料,就是一种典型的“织成”衣料的设计款式。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以后,社会生活习尚改变,人们的衣着服饰和喜爱心理也随着发生很大的变化,库缎花纹用团花的渐少,用“散花”和“折枝花”式的逐渐流行起来。

 库缎 料每件长二丈一尺,门幅宽二尺二寸办。花纹单位最多的为“八则”,一般织“四则”花和“六则”花的居多。所谓“则”数,就是指在缎料的幅宽尺寸内,横向并列的 “单位纹样”的数目。“四则”就是横向并列有四个花纹单位。“六则”就是横向并列六个花纹单位。库缎过去都是用木机手工织造,成本高、产量低。解放后已逐渐过渡到用电力织机生产。产量有很大提高。“团花”库缎,长期来蒙、 兄弟民族爱用它制作袍服,每年都有相当的需要数量。


织金

“织金”又名“库金”,也是因织成以后输入宫廷的“缎 库”而得名。“织金”的花纹,全部用金线织出,也有花纹全部用银线织的,叫做“库银”。库金、库银属同一个品种,分类上统名之为“织金”。明清两代江宁官办织造生产的织金,金银线都是用真金真银制成。在每 织料的尾部均织有:“XXXXX织造真金库金”字牌。说明所用的金银线材料,货真价实。我们从清代传世的“织金”织品看,由于金线材料考究,虽经过数百年的时间,至今仍是金光灿烂,光泽夺目。

“织金”纹样的设计,要求地步花满,充分利用金线材料,充分发挥显金效果。传统的“织金”图按,多采用花纹单位较小的小花设计。根据云锦老艺人谈,约在晚清时期,明代的织金,多用片金织造。用捻金织造的,是以后发展起来的。从光泽效果讲,片金的织品更加灿烂;从质量牢度讲捻金的较牢。


库锦

 云锦中的“织锦”。在民间作坊中分类是有些含混不清的,很多属于“锦”类的织物。长期被笼统地归于“妆花”类地织物中。因而造成品种概念上地混乱。“库锦”和“妆花”类织品(如“妆花缎”)有相似地地方,也有区别地地方。相似的地方是原料都是用精练过的熟丝,染色后织造,两者都是提花的多彩纬织物。区别的地方:

“妆花缎”花纹的妆彩,是用不同颜色的绒管分别作局部的挖花盘织:配色非常自由,色彩配置变化丰富。“库锦”花纹的颜色,是用不同颜色的彩梭通梭织彩,每一段上最多只能织四、五种颜色,必须在花纹单位反复循环时,或织到一定距离时(如“织成”料)陆续更换颜色,均不能超过规定数量的限制。因此配色没有妆花缎自由,色彩变化也不如妆花丰富。

 妆花配色因彩色绒管作局部的挖花盘织,因而织品的背面有彩色抛绒,或叫(回梭穿绒):因而配色复杂、彩纬多,织品也比较厚重,目厚薄不均匀(妆彩多的“花”部较厚,不妆彩的地部较薄)。“库锦”的配色,因系用彩梭通梭织彩,整个彩纬都被平均地织进织料中去。显花地部位,彩纬就露在织料地正面;不显花地部位,彩纬被织进织料地背面地经中有一根是专压住背面地彩纬地,形成经纬较组(作坊术语叫做“扣背”)。因此织料地背部光滑伏帖,整个织品厚薄均匀。以上这些,都是“织锦”的主要特征。

根据民间作坊中习惯的名称,云锦中属于“库锦”类的织物有:“二色金库锦”、“彩花库锦”、“抹梭妆花”、“抹梭金宝地”、“芙蓉妆”等几种。

“库锦”名称的由来和“库缎”一样,都是因为织好以后输入宫廷的“缎 库”而得名。“二色金库锦”、“彩花库锦”由于花纹单位面积小,因而设计纹样和挑花结本都比较省工。但在这样小的单位面积内,要设计出精巧动人的四方连续纹样却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传统的纹样并不少,但看之不败,始终受人喜爱的不很多。

“抹梭妆花”:即缎地加金的大花纹“彩锦”。所谓“抹梭”就是它装饰花纹的彩纬是通梭织彩:显花的部位,彩纬就呈现在织料的正面。不显花的部位,彩纬就被织进织料的背面(有地经与其形成经纬的交组)。抹梭妆花的配色,一般在不同段上最多织四、五种颜色。因为是通梭织彩,因此在同一段上并列的花纹单位,花纹相同、配色也完全相同。在织物的背面,呈现着明显的横向彩条。为了求得织料色彩得丰富和变化,它只能采用分段换色得办法来丰富花纹得配色:但其中必须有一两种颜色做位统一整体色彩的统色(例如缠枝花的纹样可用两种绿色固定作为枝梗和藤、叶的配色、花朵彩妆则可分段换色。这样,从整体效果来看,色彩既有变化,又有统一)。这种织造统色的彩梭,在织造术语上叫做“长跑梭”。分段换色的彩梭,叫做“短跑梭”。抹梭妆花的织造速度虽比挖梭妆花(亦叫“过管妆花”)要快些,但用木机手工生产,产量还是有限。熟练的织工,一天最多只能织到两尺左右。目前抹梭妆花已完全改用电力织造,不仅质量符合要求,产量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芙蓉妆”是一种配色妆彩比较简单的库锦。在表现方法上,它与“妆花缎”有着显著的不同。“芙蓉妆”的花纹不用片金绞边(即用扁金线织出花纹的轮廓形状),也不用深浅不同的几重色彩来表现花纹的层次,整个纹样只用几种不同的单色作平涂饰的块画表现。花纹形状,是空出地部线条来显示(艺人的设计术语叫做“丢阳缝”)。色彩的变化,只是在花与花、花与叶之间各以不同的单一色彩来表现。如花卉的枝梗、花萼、叶牙等。用一色绿或者两种颜色的绿作为统色,运用长跑梭织造。


妆花

“妆花”是具有南京特色地 传统地提花丝织品。“妆花”是织造方法上地总名词。开始见于明代地《天水冰山录》中。在记载严嵩抄家地大批织物中,有很多“妆花”名目地织物。根据明清两代传世地织物,不同质地地“妆花”织物有:“妆花缎”、“妆花绸”、“妆花罗”、“妆花纱”……等等。“妆花”织物地特点是:用色多、色彩变化丰富。在织造方法上是用各种不同色彩地纬纡管,对丝织物地湖纹做局部、局部地妆彩,使织物花纹地配色极度自由,不受限制。优点是,一件织品上花纹配色地多样和变化,使织物地花纹可以获得极为生动而优美地艺术效果。这种复杂地挖花妆彩技术,在其他地区生产的提花织物中是没有的。清代苏杭两地官办织造虽也生产这种妆花织物,实为仿造江宁织造技法而生产的。“妆花”技法饰自于何时?已不可考。这种妆彩方法,在丝织物花纹配色上做局部的运用,或在明代以前即已出现:但做为丝织物整体纹样的妆彩方法和织造方法,在明代以前的提花织物中则没有见过。“妆花缎”是明代早期南京丝织工人创造的品种,以后又把这种织造技法发展运用到提花的纱、罗、绸、绢等其他织物上去,大大地丰富了妆花织物地品种内容。妆花织物失传地很多。有些失传的品种我们只能在故宫博物院和定陵博物馆里看到一些保留下来和出土的实物。解放后被继承下来的只有“妆花缎”一种。

“妆花缎”是在地上织出五彩缤纷的彩色花纹,它与前面谈到的“库锦”中的“抹梭妆花”不同的地方是:彩色丰富,花纹配色既复杂又多样。以“四则”花纹单位的“妆花缎” 料为例:在同一段上,并列的四个花纹单位的花纹完全一样,由于运用了不同色彩的纬绒管对各单位的花纹作通经断纬的局部挖花妆彩。因而四个花纹单位的配色,可以完全不相重复(当然这里还须注意到色彩的相互关系,和整体色彩的统一效果)。从全体织料看,花纹配色五彩缤纷,瑰丽悦目。充分发挥了“妆花”,妆花妆彩装饰技法的特点和长处。如织造“织成”形成的织物(如桌围、靠垫、装饰挂屏等),则更能发挥其丰富多彩,自由配色的长处。到目前为止,这种妆彩方法的优点和特点,电织机还不能代替。其不足之处是:手工织造速度慢、产量低、成本高。以匠料而论,手工熟练的机工,每天只能织到八寸左右,完成一件织品,要花费相当的工时。

 妆花缎过去多用作冬季服饰、帐子和经面装潢等,一般是织成 料剪裁使用。但明清很多妆花织品是从“织成”形式织成的,如:龙袍、蟒袍、桌围、椅垫、帷幔、伞 乃至巨幅的彩织佛像……等等。这些按照具体实用形式和特定的纹饰内容设计织造的妆花“织成”。在设计上要求很高,制作上难度很大。过去江宁织造在设计制作上是有着丰富的生产经 和很高的技艺成就的。我们从故宫博物院妆 的明清两代丝织实物中,可以看到很多江宁织造的精美动人的妆花织成实物


金宝地

“金宝地”是南京云锦中最为辉煌富丽,最具特色的一个品种,也是我国传统丝织工艺中南京特有的品种。“金宝地”是用圆金线(即捻金线)织满地。在金地上织出五彩缤纷、金彩交辉的花纹来。早期的金宝地是用片金织地,质地比较 ,但牢度较差。捻金织地的金宝地,是后来发展起来的。片金织地的金宝地,清代以后即不再生产。民间机纺织造销往兄弟民族地区的,全 捻金织地的金宝地。

“金宝地”花纹的织金妆彩方法,与“妆花缎”一样。花纹都是用扁金包边、挖花妆彩。但花纹的装饰方法比“妆花缎”更加丰富多样。主题花和妆花缎一样,是用多层次的色彩表现(即“晕色”的方法)。陪衬的宾花,有用色晕表现的,也有用单色表现的:还有用扁金、银线装饰的和金线、银线并用装饰的。彩花用扁金包边,金花、银花则用彩绒包边。这些丰富多彩的装饰手法,在整件织品上运用得非常巧妙而舒适。从用金来讲,不但量多而且有着多样的表现效果。捻金的金地子,光泽含蓄而沉着,扁金绞边和用扁金、银线装饰的花纹光泽闪烁而明亮,形成两种不同的光泽效果。大面积的金在五彩斑斓的彩花中,起着调和和统一的作用。整个织品金彩交辉、富丽堂皇,具有一种精美而华贵的气派。

“金宝地”是从元代金锦演进而来。从织品效果看,可以说它是“织金”和“妆花两个品种结合运用的产物,我们从清代流传下来的很多“金宝地”实物来看,其花纹之精美,色彩之华丽,织技之精湛,实为反映着我国丝织技艺的高度艺求水平和高超的织造水平。

“织金”、“妆花”、“金宝地”是江宁织造的具有代表性的几个品种。明清以来是御用贡品中珍贵的织物。自帝王后妃的御用服饰,到宫廷帷幔垫塌的装饰;从经面囊匣的装潢,到赏赐王公大臣、国外来使,都是大量地耗用着这些精美织物。长期来,国家每年耗费着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这些品种的织造,以满足这种庞大而无厌的消费要求。

 南京解放后,在当和人民政府的重视与关怀下,生产与销场逐步得到了恢复,技艺得到了保护与继承,石城古景重新焕出美丽的青春,走上了社会主义现实生活服务,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争做贡献的新征途。

 解放前后南京所生产的“云锦”,只是明清以来所流传下来的部分品种。它并不是概括南京历史上传统提花丝织产品的全部,即以“妆花”这个品种来说,《天水冰山录》中记载的明代“妆花”织物,就有“织金 妆花纱”、“织金妆花 ”、“织金妆花罗”、“织金妆花绢”、“妆花改机”、“妆花绒”、“妆花丝布”、“妆花云布”、“妆花鱼布”等等。其中丝织方面的的,多是南京织造的产品,可惜有的已失传很久。现在要想恢复这些品种的织造技术,则需要投以水平较高的技术力量,作认真细致的研究实验,方有可能把这些失传的东西再机逐渐恢复起来。值得庆幸的是,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主要品种,是与党的重视与各级领导部门做了大量切实有效的工作分不开的。




下一条:中国五大织锦

关闭